首批国家药价谈判5个品种分别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疗慢性乙肝的韦瑞德(GSK)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涉及制药企业分别为英国阿斯利康、瑞士罗氏制药、浙江贝达、英国葛兰素史克和美国新基制药。
由于卫计委牵头16个部门的国家“采购”方与五家制药企业分别谈判划定规则,最终呈现的标准和企业“降价”方式并不统一。
2016年3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公开表示,国家卫计委选取了5个左右涉及癌症治疗及重大疾病治疗的药品,作为谈判试点,通过谈判,价格比较贵的专利药、进口药药价降幅可达50%以上。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进一步表示,药品谈判成功以后,卫计委将考虑纳入相关的药品报销目录,使药价得到降低。同时,全国推行大病保险后,要对二十几种疾病进一步给予补偿;在谈判降价的同时,卫计委也注意在国内对仿制药的研发、国产化。
但原本计划在2016年3月全国“两会”后公布的名单,因为突发的疫苗安全事件被耽搁下来,延宕至现在。
由于医保的国家付费机制,作为药价谈判最核心的医保价格谈判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药价改革的核心突破点——而在这个最敏感、企业也最重视的医保领域,药价谈判将被如何应用,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后续药价谈判在全国范围推行的风向标。
英国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10片装售价5000元;瑞士罗氏制药“特罗凯”每盒7片装售价4500元;国产新上市的“凯美纳”21片装售价2750元,每日需服用3片,折合每日所需费用,分别是500元/天、650元/天、392元/天;一个月所需药费约为1.5万元、1.8万-1.9万元、1.1万-1.2万元。